俄烏戰爭下的經濟影響與投資機會
現在市場上最關心的話題:俄烏戰爭何時能夠和談完?對總體會造成什麼影響?現在有什麼投資機會?
再開始本文之前,我們必須先知道俄羅斯與烏克蘭皆是重要的小麥出產國,同時俄羅斯是肥料出產國,所以可能造成糧食危機的問題,導致能源價格是否會一直往上飆?
俄烏戰爭對整個世界的衝擊影響有三個方向:
- 俄烏本身的影響:市場預估今年俄羅斯市場衰退8%
- 原物料的衝擊:原物料出現3~5成的上漲,包含能源、農產品、基本金屬例如鋁、鎳、銅、鈀、金、鐵、礦、砂等,都出現一定程度的大漲
- 物價上漲對其他國家的壓力:俄烏的原物料佔比在世界上是舉足輕重的地位,舉例俄羅斯原油的全球佔比約12%、玉米約15%、小麥約28%,基本金屬約5~10%,也就是為什麼第一時間的衝擊反映原物料的上漲
更細部的探討俄烏戰爭衝擊可以有多大:
以能源為例,俄羅斯的生產佔全球佔比約12%,出口全球佔約7~8%,而石油到底要多嚴重才會對世界造成危機?以歷史上來看,1970、1980、1990年三次的石油危機,衝擊能源的供應大概都會超過7%。俄羅斯出口也剛剛好是7~8%。
而俄羅斯整體的出口又是如何呢?主要的佔比還是以歐盟為主,歐洲佔比57%、中國佔比20%、美國佔比10%,所以可以簡單來分析,現在真正對俄羅斯做出禁運的國家有哪些?美國、英國、加拿大、澳洲等,主要衝擊的還是美國、英國,這兩個加起來的原油有100萬桶(約全世界能源供給約1%),所以若要真正造成6~7%這樣的衝擊,只要歐洲占比最高的國家,真實做出禁運的動作,衝擊就會非常高,除非俄羅斯自己不賣原油了。所以接下來關注歐洲如何表態是非常重要的。
以總體經濟上來看,俄烏的戰爭是一定會有衝擊的,例如油價突然的暴漲、農產品突然的上漲,但不管有無戰爭,經濟本來就會出現一些調整,以美國來說,從疫情之後到現在,整個經濟體都是V轉向上,主要是因為大量的財政政策,川普2兆的CARES Act、隔年拜登1.9兆,在這當中都包含非常多現金支票、失業補助金等。美國人平均一年拿到的補助就超過10萬台幣,導致商品價格的提升,尤其PC商品(耐久財),所以製造業的高峰出現在3Q21,之後逐漸趨換,到2Q22開始已經進入逐漸趨緩向下週期的狀態,美國整個終端的庫存,其實已經出現攀升的狀態。而製造業3~5年會有一次調整,整個經濟的成長也會呈現趨緩狀態。
這樣的現象是否會發生停滯性通膨(也就是高物價、高失業率):
事實上美國距離衰退還蠻遙遠的,有兩個關鍵,1. 美國的服務消費有沒有跟著商品做出趨緩或是衰退:美國主要的消費還是以服務消費為主,耐久財影響的仍是其他製造業的國家,在服務消費有所支撐的狀況下,離衰退仍有距離。2. 就業——勞動結構有無持續好轉或轉差(長線的消費力道):美國的就業數據表現仍佳,以及勞動結構,譬如說勞動人口持續攀升、失業率持續下滑、申請失業金的人數持續滑落等。
所以美國現在的薪資這麼高,也是直接反映在通膨上面:
- 消費者有錢願意花
- 企業成本上升
所以消費者的數據非常重要,絕對會領先就業做出反應。因為缺工、招聘積極、回來的人數仍緩慢的狀態下,導致薪資上漲,對企業一定也有影響,因為成本、費用上升,而重點是企業的營收是否有同步增加?若消費影響到企業營收,那對企業來說才是要關注的重點(maybe停滯性通膨、經濟衰退的隱憂)。
投資機會與三個利空測試:
- 經濟的利空測試:雖然現在美國進入到衰退的機率或是距離仍遙遠,但一定會從原本的高速擴張,轉向趨緩的狀態。譬如FY21 grew 5~6%,FY22 may grow 2~3% or lower 2%,所以經濟一定要做對焦,尤其在2Q22是非常關鍵,因為3M21是基期直接往上墊高(拜登的$1.9tn直接撒),所以所有經濟數據基期都墊高。舉例來說零售銷售原本的12% →3%,成長力道的趨緩有可能會發生在企業,所以2Q22是非常好的觀察點。
- 通膨的利空測試:因為糧食危機、能源大幅上漲的狀態,延長了對通膨的看法,最關鍵重點是「美國的油商是否能釋出產量」,美國油商在疫情後非常保守,他距離原本疫情前的高點仍有差距,而需求早以創高,在這個情況下本來供需對於對能源價格所造成的壓力,不是因為俄烏戰爭而已,是美國油商。所以拜登第一次發聲非常關鍵,美國的油商應該要加速生產。所以2Q22要關注的重點:因為美國的油商開始增產,導致通膨開始舒緩。
- 利率的利空測試:聯準會升息的目標非常混亂(6~10碼都看得到),why? 因為通膨無法對焦,利率就無法對焦。而通膨其實是聯準會的目標之一,委員大幅放話,市場就無法對焦。
所以經濟、通膨、利率等無法對焦的情況下,接下來2季都會走的較辛苦,一直到經濟數據趨緩、利空沒有跌,代表股市差不多消化完利空了,再來是通膨假設真的見高回落,去修正對利率的預期,那時的投資才會是較為安全以及長多的一個狀態,也就是再來需關注的。
台灣市場的投資狀況:
FY20 in Taiwan GDP+3.36%, FY21 in Taiwan GDP+6.45%
所以基本上在經濟上面皆無衰退,而且大幅成長,所以今年的成長可能會相對平緩。以景氣對策信號來看,有沒有可能轉向黃藍、藍燈呢?有兩個關鍵重點:
- 外需:工廠沒有休工,仍出口至國外,台灣GDP出口佔60~70%,加上中美貿易戰的關係,台商回流,電子、資通的成長大幅暴增,GDP的資本支出皆是10%的成長,2020年WFH、5G、伺服器的需求強勁,也就是為何台灣過去五年可以如此逆勢成長的原因。
但今年的出口有可能出現趨緩,因為商品的消費循環3~5年一次,台灣的出口理應要在6M22之後出現緩和,幅度約從20幾%滑落到5%~10%成長,成長主要依據項目佔出口比最高的台積電,它整體法說認為營收仍是有20%左右增長。除此之外,去年台灣內需還是面臨比較低的基期。整體而言,不管內需還是外需,都還是可以有4~6%的成長。所以台灣長期而言,在經濟體質上較不用擔心。
台灣需要擔心什麼:
在製造業週期往下的情況,必須慎選產業。如果看終端的庫存,可以發現庫存的分歧非常大,商品庫存高的商品,例如電視、電腦、手機、記憶體,也就是3C消費品、家電等,這些就會需要留意,若手上持股跟這些商品有關,可能就要面臨到今年是否下修獲利或是營收的狀態。相對,庫存低的商品,例如汽車、伺服器等相關半導體,因為之前長短料的因素,美國車廠的庫存非常低,何時出貨不知道,幾乎零庫存。若原料可以補齊,馬上就可以銷售出去。所以比較好的產業,還是這種庫存低的,在投資上必須留意,持有的相關商品或是股市,是處在庫存低或高的水位。
所以今年接下來兩季,會面臨供應鏈的調整,1H22將會邊際緩解,雖然還是吃緊,但壓力不會像2H21那麼嚴重,航運的價格都是在高檔震盪,2H22會做出真正緩解的動作。供應鏈整體的衝擊,歷史經驗差不多1、2年會舒緩這樣的狀態。當供應鏈一緩解,全部的產業會再洗一輪,高庫存消耗,低庫存恢復,一路到整體的供應鍊修正後,就走向健康的循環。
最後,投資機會的建議:
假設要做資金配置,1. 要有一定的現金水位(50%)。不要all in,前兩年all in很safe,接下來兩年,投資習慣必須稍微改變,今年其實會看到不錯買點,但重點是有沒有現金買。2. 投資高殖利率、低庫存的產業,或是區域上面(50%)。以區域(也就是經濟體)而言,假設投資ETF,可以選擇高殖利率的股票,譬如說英國、台灣等,台股的殖利率3%以上,所以持有台股其實相對安全。英國有能源、金融等相關佔指數成分高,以及泛歐洲,所以歐洲、台灣同時有著高殖利率以及低庫存。例如德國汽車產業,庫存非常低。
簡單來說,投資方式可以依景氣循環,在每個階段可以採取不一樣的策略。隨之依照變化調整部位,依總體經濟數據可以判斷現在處在何種位置。必須知道自己持有的商品多久,有很多種方法,且投資並非0或1,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投資,才不會被市場洗下去!